新闻动态
西南石油大学:段家湾里有株“轴得很”的树

发布时间: 2023-09-01 16:59:03

作者: 张又丹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在山西北部忻州代县的段家湾村里有很多的树,白桦树皮上形似眼睛的纹路似乎代替人类看过这片天地的百年沧劫,抗日、解放、扶贫……发展至今,村庄焕然一新。

七月,车子飞驰在盛夏氤绿的乡野山河里。当脚下沾上泥土,漂浮的心灵才安然落地。从车窗里远远就能看到那一株伫立山腰的树,即便它缄默,但风有灵,云开口,这片土地上拔节生长的果蔬药苗和清泉石滩都在诉说着这段变迁的故事。


段家湾村山坡上培育的特色树种


“她像木头样,轴得很”

田埂深深,树苗累累。

“嗨呦嗨,咱们的劳动步子欢!”夹带着方言的劳动号子在田野的各个角落相互呼应着。七月繁夏,在通往段家湾村的乡路两旁停着一辆辆的货车,半人深的田堑里种满了油松,晒得黝黑的村民正从村子的苗圃基地里,源源不断把树苗搬运到车上。

“现在种地改成种树苗,一亩收成五万块钱咧!”村民陈平平咧着嘴乐呵呵地说,“刘书记和全体村干部帮我们把房子和路修好了,树苗麻溜地就运出去了。我家靠卖树苗就抵过去种地2年的收入。”

为啥会想到种树苗?带着疑问,我打算探访村民口中的刘书记。刘书记名叫刘桂珍。她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也是村委会的主任。

还没进门,就看到院子里一个瘦削的身影正侧对着我们,清洗着山里刚摘下来的杏子,她回过头冲着我们展颜一笑,一双眼睛里,有乔木般的坚定,令我印象深刻。

这个身影,就是60岁的刘桂珍。看到我们来了,她乐呵呵地把带着露珠的杏子和甜瓜递到我们面前,“这瓜甜得很,快尝尝!”刘桂珍说,这甜瓜、杏子都是村里的近年来新出的特色农产品,除了这些,村里还有药材等等特色农业种植。刘桂珍说,在脱贫攻坚期间,这些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们走出大山,“销量好得很咧”。

“可不是嘛,以前也是起早贪黑干,可日子还是‘苦哈哈’”,坐在一旁乘凉的冯栓定大爷也忍不住拉开了话匣子,“要不是刘书记带领我们搞特色种植,哪有现在‘甜丝丝’的好日子。”

冯栓定大爷说,过去村子里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常见农作物,单一的种植收入却不高,“抬头是山,低头是石头”是段家湾过去地表的真实写照。

地下没有资源,地上没有企业,集体没有收入。要想打破僵局就一定要有一个捅破窗户纸的人。

“她把自家的田地拿来做实验,开始我们都以为不会成功,劝她不要败了自家地,结果她像木头样,轴得很!”说起当年在自家田里做实验的事儿,刘桂珍的丈夫坦言自己也曾埋怨妻子‘不顾家’,“她就一门心思想带领村民致富。”

她就像一株扎在土里的树,不断尝试、探索更多种植的可能性,甚至钻研起了种植中药材和各种野生菌类,历经数次失败,好不容易成功后,刘桂珍把所有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全村村民,如今,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2017年底,段家湾村全面脱贫,到2020年底,段家湾村所有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全部实现高质量高标准脱贫。


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桂珍


就在刘桂珍每天往返的田垄边,一条羊肠小道上停着一辆辆自行车,刚下过雨的田地里积了水,农人们拿起称为“香妃”的香菜种子,唱着农歌下到田里去播种。那一声声欢快豪放的秧歌唱出的正是现实版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等我们今年到达段家湾村的时候,到处都是油绿一片,好似千里江山的丹青一般。山道漫漫,那一排排油松和农作物生长在乡村的山道两旁,那愈发粗壮的树木和农作物像守卫一方天地的卫士,在漫长的时光里注视着,陪伴着刘桂珍。


一笔“糊涂”账

看病、教书,在村里人看来,是“有本事的人”才能做的事儿,刘桂珍就是他们认为的那个人。如果用今天的流行词来给刘桂珍一个标签,“身兼数职”的她是一名妥妥的“斜杠青年”。除了基层任职,从1978年到现在,刘桂珍已经在段家湾村当了44年的“赤脚”医生。1988年,村里缺老师,她又“兼职”做起了村代课教师,一干又是30年。

40多年前,刘桂珍高中毕业,村里就属她学历最高。刘桂珍决定留在村里,并接受医务培训,“村里只有我一个高中生,这‘赤脚’医生我不做不行,乡亲们来回往返看病要好多天,好多老人病了也不肯看。”从此,她成为远近十多个村子里唯一的乡野医生,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几十里的乡路上,一跑就是40多年。

“刘书记不知道为村里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自己掏了多少腰包,这笔账算不完,这份情啊,还不清。”村民们都说,刘桂珍从来都不收看诊费、打针费,时不时还要垫些钱,刘桂珍手一挥,笑着说,算了算了,这帐越算越“糊涂”,“我是党员,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

村子里的卫生诊所,不仅是刘桂珍看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娃娃们的“第二课堂”。

有时候,给病人看病,为了不让学生耽误课程,她就带着学生到卫生所里来上课,刘桂珍说,她的学生都是热心肠,只要有人在一旁输液,孩子们会学着刘老师,把自己的坐垫分享给病人,医者仁心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善良品格的养成。

村里长大的孩子都曾听他们的刘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日军到村子里烧杀抢掠,村里一位年轻人在和日本兵的对抗中受伤,段家湾村民们冒死相救。这位年轻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乡亲们走上新生活。“前人的奋斗抗争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她没有讲的是,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为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而这位老书记,是她的父亲。

如今,村里有了新教室,有专门的老师教书授课,有宽敞的路出行无阻。那些坚韧善良、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祖辈们,像大树般,润物无声中,影响着一代代人,记录着当年那段不容抹去的历史,也铭记着永不屈服的抗争。


段家湾村特色文化墙


在同段家湾挥手告别的时候,山坡上那一株无言的树迎风摇动树叶。这棵深深扎根在田埂里的树,见证了一个普通基层党员为老百姓数十年的奔波,见证了村里丰收的瓜果和绵延的绿野,见证了稻草和泥的墙面变成了砖房新漆……

回去的路上,我总是梦见那棵树,那棵在野山坡的山风中簌簌作响的树,什么也不说,却是一抹不容抹去的历史印记,一股扎根乡村建设的奋斗精神,一份为民服务的务实勤恳。无声中告诉我,家乡需要我们新一代青年扎根奋斗,也在鼓励我们不忘过去,勇敢前行。

你看,这棵树,朴实,又坚韧。

你看,这漫山遍野,好一派夏木繁盛。


后记

刘桂珍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走进会堂,把段家湾的故事,播撒得更远。

站在山坡上,遥岑远目,万里河山,无数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就好像一粒粒坚定的种子,在天南海北的土地上,山川青绿,沃野千里。身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也将踏上征程,向千千万优秀党员看齐,不负青春。